抗日战争时期赢赢顺配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在河北、山东、河南三省交界的广大地区创建了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r山东聊城、菏泽、济宁等地是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烽火硝烟的抗日战场到如今欣欣向荣的发展热土。
r党的十八大以来,聊城大力推进平原特色的乡村振兴,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rr山东聊城市莘县大张家镇红庙村,见证了抗日战争时期,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开展平原抗战的历史。
r赢赢顺配资
r1938年底,八路军第一一五师部队进入鲁西南地区,推动了该地区抗日游击战争的进行和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和日寇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战斗。
r1941年7月1日,鲁西区、冀鲁豫边区两个区党委合并为新的冀鲁豫边区党委,驻地就在红庙村。
rr
聊城市委党史研究院院长 史成华:聊城是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数十万人拿起了武器,不畏强暴、浴血奋战,共进行大小战斗数千次。
rr
1939年5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山东泰安肥城陆房地区与日军展开陆房突围战,八路军以伤亡200多人的代价,毙伤日伪军1300余人,成功突围。
rr
1939年8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东进支队在山东济宁梁山县创造了全歼日军一个大队300多人的战绩。
r1941年1月,八路军鲁西军区在山东聊城莘县苏村阻击日军,毙敌300余人。
rr
八路军的英勇抗战使日军遭受重创,日寇集中大批兵力,对冀鲁豫边区进行疯狂“扫荡”。再加上遭遇自然灾害,冀鲁豫边区一度面临巨大困难。
rr
为了应对当时的困难,冀鲁豫边区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当时的报纸上用大篇幅宣传“把广大劳动力组织起来参加生产”“部队要亲自动手生产,开荒种地发展手工业”等等,经过共同努力,冀鲁豫边区战胜了困难。
r赢赢顺配资
r
聊城市委党史研究院院长 史成华:至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冀鲁豫边区创建和发展了一支包括主力兵团和地方部队在内的10万余人的人民军队,约2000万人口的平原根据地。
rr
近年来,红庙村充分挖掘和传承红色文化,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振兴。
rr
在中共中央冀鲁豫(平原)分局旧址对面,一片片种植大棚鳞次栉比,一排排村民们的二层小楼拔地而起。
rr
莘县大张家镇红庙村村民 张士国:我们红庙村老百姓都富起来了,290多户也住上二层的小别墅楼了,每户都有小汽车开。
rr
在聊城莘县的农业科技园区,一项蔬菜种植技术叫作“滚动式水培”,下面放的是水和营养液,通过自动化、周期性的滚动来给蔬菜的根系补充水和营养。
rr
种植技术“吊挂式气雾培”,通过管道可以把植物所需的水和营养,喷洒在植物的根系上,而且这个过程是可以循环利用的。
rr
这个蔬菜大棚是通过农业物联网技术,智能化地控制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等等,从而给蔬菜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rr
目前,莘县拥有日光温室30万座,瓜菜复种面积达到100多万亩,年产量突破520万吨。瓜、菜、菌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国县域首位。莘县蔬菜,已经成为聊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响亮品牌。
rr
山东聊城一家客车公司的产品现在已经畅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rr
汽车装配车间工人 张振东:看着一辆辆凝聚着我们心血的客车驶下现代化生产线,奔赴全球各地,心里满是自豪。随着企业效益的提升,我们的工资也提高了。
rr
近年来,聊城积极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重大机遇,着力推进高端装备制造、化工新材料等特色制造产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发挥冀鲁豫三省交界优势,建设冀鲁豫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打造“高铁叠加、高速成网、飞机起降”的综合立体大交通格局。
rr
聊城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 王海涛:济郑高铁的开通运营,聊城正式迈入“高铁时代”,可直达17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至北京最快2小时27分钟。
rr
党的十八大以来,聊城全面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更新,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提升居民幸福感。近年来,聊城建设了200余个各具特色和创意的“口袋公园”,让居民推窗见绿,家门口就能健身休闲。
rr
聊城市民 邱红:现在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放眼望去,碧水蓝天、满目青翠。在这样的环境里锻炼身体,心情非常愉悦。
rr
2024年,聊城粮食总产超117亿斤,实现22连丰。
r2024年,聊城全市生产总值实现3167亿元。
r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rrr
恒正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