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看到中国移动杨杰董事长的发言,说实话,把我给整懵了,也感觉说到点子上了。移动刚发了半年报,成绩单看着还行,但杨董事长在会上掏心窝子的话,却把咱们通信行业的一个大痛点给捅破了—— 携号转网建宝优配,这个当初为了方便咱们老百姓自由选择运营商的好政策,如今被玩坏了,成了某些人搞恶性竞争的工具!
这事儿听着有点讽刺,对吧? 本来是为了“惠民”,让咱不用换号就能换运营商,多好的事儿。2019年底正式铺开的时候,多少人拍手叫好,觉得终于能“用脚投票”了。头几年,转网用户蹭蹭涨,从几千万干到五千多万,说明大家确实在用。可杨董事长说,现在这味儿不对了。
为啥变味儿了? 根子还是市场太“卷”了!杨杰点得很透:咱们国家拢共14亿人,但移动电话用户数,乖乖,已经干到18亿了!这什么概念?人手一个都不止了!打电话、发短信这些老业务,早就不增长了,流量呢?也涨不动了,到顶了。新的增长点,像AI啊、算力这些,是好东西,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形成规模收入还得熬。
市场饱和到这份上,想增长咋办? 有些路子就开始歪了。杨董事长直接点名:网上铺天盖地的“大流量卡”、“白菜价套餐”,还有那看似“自由”的携号转网,成了重灾区。有些运营商或者下面的代理渠道,为了抢用户,特别是抢对手的用户,手段就不太讲究了。
具体咋“恶性”了? 老邓我琢磨着建宝优配,无外乎几种:
“挖墙脚”太狠: 你不是想转网吗?好,我给你开各种“难以拒绝”的优惠,超低价套餐、免费送流量送话费,甚至给“好处费”,专门盯着别家用户使劲撬。这已经不是靠服务、靠网络质量公平竞争了,纯粹是烧钱挖人。
转网过程“使绊子”: 虽然规定不能阻挠,但实际操作中,想转走的用户可能遇到各种“技术性难题”建宝优配,或者被原运营商用“超值优惠”极力挽留;想接收的运营商呢,可能在审核、办理上特别“高效”,甚至帮着用户规避规则。两边都在“用力过猛”。
套餐价格“乱打架”: 为了抢转网用户,推出一些价格低得离谱、明显不赚钱的“特供套餐”。这种价格战打到后面,要么服务缩水,要么就是拿新用户的低价去补贴,老用户反而吃亏,最终伤害的还是行业健康和用户长久利益。
杨董这话,老邓我觉得不是“甩锅”,而是大实话,也是无奈。
看看移动自家的数据:上半年个人市场收入2447亿,看着挺大,但移动客户10.05亿,增长才56万!基本是原地踏步了。5G用户快6亿了,渗透率60%,这该覆盖的也都覆盖了。单用户收入(ARPU)49.5块,说明平均花得也不多。家庭宽带那边(收入750亿,增长7.4%)稍微好点,但千兆用户、FTTR(光纤到房间)用户增长快,也说明这块竞争同样激烈,只是还有空间。
说回携号转网变味的问题,核心就一句话: 在用户增长见顶、传统业务萎缩的大背景下,一些参与者为了“活下去”或者“活得好”,把本该提升服务质量的良性竞争,扭曲成了靠低价、小动作抢用户的“零和游戏”。 这就像一池子水就那么多,大家不想着怎么把池子挖大,或者引新水进来,光顾着拿瓢互相舀对方缸里的水,甚至往对方缸里扔沙子。短期看,好像有用户占了点小便宜(比如拿到超低价套餐),但长期看,运营商没钱投入网络升级、服务提升,最终吃亏的还是咱所有用户,整个行业生态也搞坏了。
那咋办? 老邓觉得,杨董点出这个问题,就是希望引起重视。 首先,监管得跟上。 对携号转网过程中那些违规操作、不正当竞争手段,该查查、该罚罚,把规则落到实处。 其次,运营商自己得清醒。 价格战一时爽,一直打肯定火葬场。真本事还是得练内功:网络覆盖行不行?网速快不快?服务响应及时不及时?用户遇到问题解决痛不痛快?这才是留住用户的硬道理。 再者,大家得一起想想,怎么把AI、算力这些新东西,更快地变成咱用户愿意买单的新服务、新应用? 这才是开源的“活水”。
说到底,携号转网政策本身没错,错的是被用歪了。 咱老百姓想要的是啥?不就是用着顺心、资费透明、选择自由嘛!希望运营商大佬们真能听进去杨董的忧虑,别光顾着互相“拆台”,把心思多放在怎么一起把“蛋糕”做大、把服务做好上。恶性竞争,没有赢家。这事儿,您怎么看?评论区咱聊聊!
恒正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